小說 推理/懸疑/犯罪 書單 讀書

2022 好書推薦和閱讀紀錄|Q1 中英文小說書單

雖說2022年的三月還有一半時間,但因為這三個月也讀了不少書了,稍微整理一下書單,也推薦幾本好書。今年因為入手二手中文書,中英文的書量目前倒是差不多。個人喜好的原因,都是小說;偵探推理大概佔了一半,剩下的一般小說和歷史小說皆有。

2022 Q2書單在這裡:2022 好書推薦和閱讀紀錄|Q2 中英文小說書單
2022 Q3書單在這裡:2022 好書推薦和閱讀紀錄|Q3 中英文小說書單
2022 Q4書單在這裡:2022 好書推薦和閱讀紀錄|Q4 中英文小說書單

之前大多是用Goodreads記錄看過的書籍,但不太符合需求;今年開始用表格記錄看過的書,比較好整理,也稍微能做一下筆記。也做了一個記錄原創小說的tab,但因為標籤還不知道要怎麼處理比較恰當,一直閒置著,只先記錄了書名。

便利店人間

作者:村田沙耶香
簡介:
惠子是一個和社會大眾常規無法契合的人,她在成長的過程中發現如果任憑自己的想法來做事情,只會為自己和家人帶來困擾。在便利商店打工的時候,惠子發現自己能從工作中一定的規律中得到安心和被接納的感受;她也藉由和同事的互動學習打造出「正常」的一面。
在二十幾歲的時候,她編織的理由和謊言還能為他人接受,但當年紀繼續增長,周遭的人開始對她有其他的要求;本來的平靜被打破,於是惠子另闢蹊徑,想再打造出另一個虛假的身分,好讓自己持續停留在正常人的定位。

感想看這裡:【閱讀】便利店人間

山茶花文具店

作者:小川系
簡介:
雨宮鳩子在前代過世後,繼承了家傳的文具店和代筆人的事業。回到故鄉定居,在接受當地和從遠處而來的委託的同時,結交了未曾想過會有接觸的朋友、重新檢視她和前代的關係、定義書信和代筆人在新世代的腳色。

感想:
雨宮鳩子這一代筆人,不是古代為不識字的人代寫家書的窮困秀才,委託她的有借重她一手好字和延續傳統的商家,有心緒複雜需人整理代筆的朋友,有只願讓年邁母親安心的孩子;而她的工作不只是打腹稿或是將內容在信紙上完美謄寫出來。信紙、信封、墨水、郵票的選用,甚至字體和信中語氣的傳達都得依每個委託的情況謹慎擇之。與其說是代筆人,她做的工作更像輔導室的諮商老師,甚至是在人膽怯無法自己行動時,還能代人出勤的幹員。
雖然也有人覺得是無甚新意的溫馨派小說,但小川系選用代筆人這個媒介讓人在科技進步又氾濫的這個年代,幾乎是無法避免地懷念筆在紙上的觸感和聲響。自從電腦、網路普及之後越來越少寫信,先不說長期讓系統選字,曾經寫了幾十年的中文字竟然有時候在筆尖落不下來;小時候在文具店在陳列架前挑選信紙、貼紙和試寫各式各樣的筆的滋味,現在想起來也是記憶遙遠。小心翼翼地將信紙折成能剛好放進信封的大小、端正地貼上郵票,拿到郵筒的時候發現錯過收信時間的懊惱、還有每天放學檢查自願去取信的熱忱…… 花的心力多,感情投入得多,好像在關係上也濃厚得多。
以鐮倉為背景,雨宮鳩子在各地穿梭的描寫也讓人嚮往有一絲人氣的靜謐。

偉大的咻啦啦砰

作者:萬城目學
簡介:
進入高中的日出涼介要前往本家接受訓練。在琵琶湖畔的石走市,日出家是一城之主;涼介和少主淡十郎在入學的時候卻和死對頭的棗家少主棗廣海分在一個班級。琵琶湖賜予的力量,讓兩家人有著各自的獨特能力,但卻水火不容。
隨著新學年的開始,怪事卻開始發生;日出家和棗家新舊幾代的仇恨在有著共同的敵人的時候,終要找到一個出口。

感想:
非常有趣的奇幻小說,幾個青少年的腳色在荒誕不羈的背景下倒還是描繪得細膩又討人喜歡;配角也不遜色。幾乎像是漫畫或BL輕小說的氛圍,故事雖以現實生活中也存在的琵琶湖當作背景,但幾乎可以忽略;劇情誇大但故事性和娛樂性都很足夠,細節上的處理也很注意,一些伏筆在最後都有得到解釋。
尤其適合喜歡少年熱血但不衝腦,和夥伴情誼描寫的讀者。

少爺

作者:山崎豐子
簡介:
時代背景是戰前到二戰開始,大阪擁有悠久歷史的和服襪商家「河內屋」以女系家族傳承,直到四代目的喜久治出生打破了長久以來畸形的平衡。在長期被女系威勢統治的家中成長,喜久治一直壓抑著、無法反抗,直到母親和祖母為他選妻,卻又為他休妻他才明白,雖說他將以四代目承繼家業,就因為他是一個男人,他卻是家中的外人。
他結識了幾個個性和樣貌都不同的女人,每個人都補上他生命中的一些渴望。他也擔負起少爺的責任,在時代轉變的同時努力地讓河內屋延續下去。

感想:
將父系社會反轉過來,看到的是同樣的掙扎和矛盾。山崎豐子不愧是社會派小說的巨匠,將故事和內裡的人物寫得生靈活現,又把現實社會和歷史中的殘酷癥結緊緊地織在情節裡。

大港的女兒

作者:陳柔縉
簡介:
孫愛雪出生在日本時代的高雄港,她聰明、有決斷力,又不怕吃苦,依著家裡的關係在以日本人為多數的學校裡仍是很出色的一個人,原以為會有著平順的人生。但是日本投降,台灣經歷政權轉移,父親為保命棄家人奔去異鄉,之後琴瑟和鳴的丈夫也因志向遠赴他國。她為了治病帶著幼兒和丈夫團聚,卻在日本開展出一片新的天地。

感想:
這是以真實人物郭孫雪娥的人生改寫的小說,與其說是受託寫下郭孫雪娥的傳記,更可以說是記錄在郭孫雪娥那個年代女性的生活。雖碰上時代更替,女性也開始追求知識和自己的事業,但幼時教育刻下的「成為支持丈夫的賢妻良母」的觀念卻放不下;這樣矛盾的信念非常有趣。
另外,雖說是祖輩的年代,因為長輩避談往事中不光明的一面,在這本書裡才感受到那股憋屈;只能說,先人的犧牲和努力才讓我們回顧幾十年前的史事的時候,能嘆一聲那時候的人真是辛苦。
這本書唯一有兩點讓閱讀上不順暢的地方,一個是莫名地穿插現代用語,一個是硬將某些字句以日文寫出(雖說都是非常簡單,大多數的人可能不需要註釋都能懂得的日文,但非整句寫出,也實在看不出一定要寫成日文的必要)。

春天的幻影

作者:王少杰
簡介:
基隆的知名警官高傅丞接受記者訪問,談論過去偵辦的幾樁案件。

感想:
很少讀到以台灣地理人文描寫的推理小說,所以故事中的場景讓人覺得很有親切感。推理部分無功無過,不是大瑕疵但覺得比連續變態殺人犯還難實踐,但每個案件性質不太相同,也算是不單調;故事情節上,藉著高傅丞一心想搭訕作為主線無傷大雅,但每個案件都有脈絡可循所以少了驚喜。
作者的文筆流暢,沒有近期非文學小說難讀的通病(不是字句堆砌得不成樣子就是連小學作文都只能勉強拿個乙或丙的程度),大量的對話夠口語但又不至於讓人讀得全身難受。但唯一,就唯一的這麼一點,為什麼一定要硬加入一些台語卻又是自己的寫法呢?連我台語這麼流利的人都覺得讀起來很生硬啊!!

遺忘.刑警

作者:陳浩基
簡介:
失去六年記憶的刑警藉由採訪記者的幫助,重新調查六年前的雙屍命案。

感想:
距陳浩基以這部作品得獎也超過十年了,我卻到現在才看到這本書。一時半刻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麼,只能說好驚艷,我要戀愛了~ 待購買的書可能都要先等上一等,先讓我把陳浩基的作品都買完~

The Twelve Lives of Samuel Hawley

作者:Hannah Tinti
簡介:
Samuel Hawley是一個單親爸爸,他帶著在襁褓時期即喪母的Loo在各地打工生活;他的身上有著無數彈痕,每個彈痕都是一個故事。Loo長到一定的年歲後,他才帶Loo回到Loo的母親的家鄉定居。當地人從一開始的敵視到後來被他們的拳頭和力量征服,再後來又因為利益和恐懼離棄他們。
故事在現時慢慢往前移動,而藉由每一個彈痕,講述Samuel Hawley如何長大、怎麼開始在這個行業起步,怎麼認識Loo的母親,又怎麼失去她。

感想:
Bittersweet. 有些書在讀的時候,看到過去和現在交錯出現,你知道隨著時間推進,這兩條線就要交會,然後你在心裡祈禱,希望匯聚的那一點不是悲劇的舞台。
有點沉重,但還是推薦閱讀的一本書。今年閱畢的第一本就是這本,覺得開啟今年閱讀的好運。

The Word is Murder

中譯:關鍵詞是謀殺(簡體)
作者:Anthony Horowitz 安東尼.霍洛維茲
簡介:
一個女人在明媚的春晨走進了一間殯儀館,為自己安排好後事。六小時後,她在住處被人勒死;是巧合還是另有玄機?
前蘇格蘭警探、現職顧問的Daniel Hawthorne負責調查這樁案件,他找上之前在電視劇合作過的作家Anthony Horowitz,希望Horowitz能在他辦案的時候跟著他並且以他為主角寫出一本書。

感想看這裡:【推薦】偵探推理小說—The Word is Murder

The Sentence is Death

中譯:關鍵句是死亡(簡體)
作者:Anthony Horowitz 安東尼.霍洛維茲
簡介:
離婚專門的律師被發現陳屍在自宅,他是被一瓶1982年的昂貴葡萄酒瓶打死的,但被害者滴酒不沾;而牆上還用綠色的漆寫著182

感想:
這是Hawthorne and Horowitz系列的第二本,看完第一本The Word is Murder之後興匆匆地接著讀了The Sentence is Death,閱讀的趣味性不錯,但總覺得搔不到癢處,第三本大概不會讀了。和第一本一樣出現了一個討厭Hawthorne的警探,但The Word is Murder裡面的還能說是一個Lestrade,這本的就只能說是塑造出了一個非常令人噁心的壞女配,有點不懂為什麼要把這樣一個腳色寫成女性……
和目前讀過的Atticus Pund/Susan Ryeland系列和Holmes系列比起來,還是覺得編輯勝出。

Hawthorne and Horowitz系列的介紹請參看: Hawthorne and Horowitz Mystery 霍桑和霍洛維茨系列

The Mirror Crack’d from Side to Side

中譯:破鏡謀殺案
作者:Agatha Christie 阿嘉莎.克莉絲蒂
簡介:
瑪波小姐居所的附近搬來了大明星;在女星舉辦宴會的時候,一位賓客竟然中毒身亡了。是小鎮上的祕密讓這個女人被殺嗎?還是有人想殺大明星卻誤殺了旁人?

感想:
還蠻典型的瑪波小姐搖椅神探推理的故事。

Three Things About Elsie

作者:Joanna Cannon
簡介:
關於Elsie,有三件事情你要知道的。
第一,她是我最要好的朋友。
第二,她總是知道該說什麼讓我好過一些。
第三件事情…… 要聽我慢慢說來。

84歲的Florence在她住的櫻樹之家養老院摔倒了。在她等待救援的時候,她擔心過去的秘密是不是終於要被攤在陽光下;如果新搬進來的住民沒有偽造他的身分,為什麼他看起來就像死在六十年前的那個人?

感想看這裡:【好書推薦】Three Things About Elsie

Miss Peregrine’s Home for Peculiar Children

中譯:怪奇孤兒院
作者:Ransom Riggs
簡介:
Jacob的祖父有很多幼時的奇幻故事和照片,但隨著年歲漸長,Jacob不再相信那些童話;而祖父也因為年歲漸長,變本加厲地重複著那些故事,並擔心自己被追殺。
直到,祖父真的死了;而在那個晚上,Jacob看到了長滿觸手的怪物。
他循著祖父留下的線索找到了祖父幼時居住的孤兒院,在那裡他發現,原來那些故事並不只是故事。

感想:
在Goodreads我只打了三顆星,主要是因為覺得故事的重心不是很明顯,故事線雖然有推前,但從一開始的追查祖父的過去,到發現時間停止流轉的世界,然後到要做時空旅行完成任務;有種,「啊,你故事大綱是不是一改再改?」的感覺。
氣氛營造上除了一開頭的地方比較吸引人以外,其餘的時間真的讓人很想快速翻過。到了三分之一才找到這些「孤兒」,差點沒棄書。書中穿插的作者蒐集的古舊照片倒是對恐怖古怪的氛圍很有幫助,不然我可能得回頭看Stephen King比較有感。
這系列後面還有五本,但沒到書荒大概不會追了。

A Good Girl’s Guide to Murder

中譯:好女孩的謀殺調查報告
作者:Holly Jackson 荷莉.傑克森
簡介:
主角Pip是一個非常用功聰明的高中生,她對於地方上五年前的一樁失蹤人口/謀殺案件的真相一直有疑慮,於是在畢業前製作專題的時候用了其他名目來調查這宗案件。她接觸的第一個人就是當年被認定畏罪自殺的兇手Sal的弟弟Ravi。Sal的家人因為這案件五年以來一直被鎮上的人歧視,父母雖難接受自己的孩子是殺人兇手,但已經無力去追究真相,只有Ravi不相信他最親慕的哥哥會殺人,甚至笨得不知道掩蓋自己犯罪的證據;於是他就和Pip一個明裡一個暗裡調查當初的真相。
Pip開始接觸當初失蹤的Andie周遭的人,而因為小鎮上多數人都認識,很快地她的嫌疑犯名單就連自己身邊親近的人都包含進去了。在將熟悉的人刪去、又畫重點的來回中,連自己都收到警告信函。

感想看這裡:【推薦】A Good Girl’s Guide to Murder

56 Days

作者:Catherine Ryan Howard
簡介:
COVID疫情蔓延,封城和自肅的都柏林一處住所中發現了一具已經發出惡臭的屍體。時間回到兩個月前,初到都柏林的Oliver和Ciara在賣場偶然相識,幾次約會開始互有好感後卻碰上COVID疫情;如果就此隔離在自家,這一段才剛發出芽的戀情可能就此被扼殺,於是他們決定同居。兩個人在人生地不熟的大城市,因為隔離只有相識不久的對方可以依靠…… 死的是誰?

感想:
非常有趣,以COVID封城、隔離為背景的推理小說!雖不是典型的暴風雪山莊,但劇情巧妙地運用因為疫情封鎖而大量減少跟跟外界接觸的環境,打造出類似的設定。故事視角在男女主角和警探中來回,然後在初相識到現時一條線上反覆跳躍;不是最新穎的想法,但非常令人驚喜。
轉折也是一個接一個。每個人都犯過錯,每個人都說過謊;用謊言來掩蓋謊言,到什麼接度能停下來?一個人犯的過錯要怎麼償還?我們做的決定,是不是有時候就在那霎那間,牢牢地把身後的門給關上,只留下一條只能前進的路?原以為看到的會是隔離營造出的暴風雪山莊,結果是比疫情還難測的人心。

The Strings of Murder

作者:Oscar de Muriel
簡介:
有名望有錢的Frey家族的二男Ian Frey在讀法棄法、讀醫棄醫之後,雖然家族對他選擇的警察行業頗有微詞,但他總算是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也站穩腳跟了,只等著忙到一個段落後和年輕貌美的未婚妻共組家庭。沒想到政局轉變、未婚妻解除婚約,他被派到愛丁堡一個被當地人稱為”Nine-nails” McGray的警探手下辦事;更令他無法忍受的是,Adolphus McGray醉心於靈異巫蠱,調查的都是有類似傳說的案件,他本人又不修邊幅、難登大雅之堂。
在開膛手傑克將倫敦人嚇得天黑了就不敢出門的時候,愛丁堡傳出了類似手法的案子;Frey和McGray被委任秘密調查密室中被開膛剖肚的小提琴手到底是不是開膛手傑克的模倣犯?還是另有目的?

感想:
這是Oscar de Muriel深受好評的Frey & McGray系列的第一本,從兩人的背景開始說起,藉由調查這樁被詛咒的小提琴的連續殺人案相識相知。Frey和McGray的個性迥異;Frey出身上流社會,講求儀表、禮節,辦案注重證據,McGray不拘小節連在出席喪禮的時候還穿著一身蘇格蘭格紋,因為家中變故對於靈異巫蠱特別有興趣,甚至會向靈媒問案。兩個人更窮極當時南方人和蘇格蘭人之間的針鋒相對,McGray認為Frey是一個裝腔作勢的娘娘腔,

‘Ye like doing that girly thing?’ McGray asked, his face wincing in disgust.
‘Girly? Fencing is a man’s sport, McGray.’
‘Oh, aye! A bunch o’ delicate laddies dressed up in white cotton nappies, pokin’ each other with long sticks! Sounds really rough!’

Frey認定McGray是一個沒有文化的野蠻人。

‘Paganini?’ McGray asked.
‘A very famous violinist,’ I said.
‘I ken that!’

擺在BL小說裡,這就是一段愛情的開始 XD
推理的部分,除去兇手的一個外掛之外,劇情安排得巧妙;有密室、有被詛咒的小提琴、一個接一個的被害者、疑似兇手卻不是兇手的煙霧彈,還有一路埋下的小線索。整體氣氛營造得不錯,配合上科學已起步卻仍擺脫不了坊間傳說的時代背景;完全可以理解為什麼這系列收到書迷的愛好。

遺忘.刑警

作者:陳浩基
簡介:
偵辦雙屍三命謀殺案的刑警一覺醒來喪失了過去六年的記憶,他只好藉由手邊僅有的線索和恰好來做專訪的記者追查六年前的真相。

感想:
我的第一本陳浩基的作品是13.67,也是少數看過的中文推理作品;那時候覺得被推薦這個作者真是太好了,推理的部分不老套,對人物和人文地理的描寫也讓人有代入感。
《遺忘.刑警》是十年前他得到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首獎的作品,真的是相見恨晚!看推理小說最怕的是前三章就猜出兇手,或看到解謎篇發現首尾兜不起來;但陳浩基的作品完全沒有這個毛病。明明不是最新穎的布局,但不至於讓人一下就聯想到套路上;也不會天外飛來一筆,丟給讀者一個隱藏人物或莫名交代出來的陳年舊怨(之前看到一密室殺人,最後殺人犯是會縮骨的文藝天才;要不是作者很會寫故事我真的是要丟書)。
超級大推~~~

Magpie Murders

中譯:喜鵲謀殺案
作者:Anthony Horowitz 安東尼.霍洛維茲
簡介:
Coverleaf的編輯Susan Ryeland收到暢銷推理小說Atticus Pund系列新作Magpie Murders的初稿,她迫不急待地開始閱讀,結果在Atticus Pund要揭發真相的時候,稿子斷了。她氣急敗壞地想取回剩下的故事的時候,卻聽到作者Alan Conway死了的新聞;而他的遺作Magpie Murders的原稿和創作的筆記本都消失了。

感想:
這是Susan Ryeland系列的第一本,當初先看了《貓頭鷹謀殺案》Moonflower Murders。這本和《貓頭鷹謀殺案》比起來少了讓人覺得拖沓冗長的毛病,但精彩度也差了一些。兩本走的都是書中書的路線,而書中的和現實生活中的案件都有其關聯之處;這本現實生活中的案件沒什麼精彩處,比較著重在奠立Alan Conway和Susan Ryeland的設定,《貓頭鷹謀殺案》在現實生活中的案件著墨多了好一些。
書中書的故事非常有English cozy mystery的樣子,讀這一系列真的有看一本享受兩本的滋味,雖說書長了一點,也算是非常有價值了。Anthony Horowitz在這系列真的布置了很多文字遊戲,沒看過中文版不知道這部分是怎麼處理的,但書不難讀,還是很推薦有興趣的人嘗試看看英文版的小說。
之前說是這系列也是要出到三本的,但到現在都沒下文啊,不要光顧著寫Hawthorn了啦!

乩童警探:偏心的死刑犯

作者:張國立
簡介:
林家三代三人的謀殺案犯人要伏法了,但他從被捕以來只重複說著「人不是我殺的。」

感想:
我在Goodreads上打了四顆星,但老實說有點不確定要怎麼分類這本書;有其推理成分在內,但更多的是其他元素(不是乩童的部分啊,現在只看了系列的第一本,不是很懂這個設定的緣由;若說只是主角的另一面是沒什麼問題,但光這一本書來說人物設定有點雜反而讓人覺得很平面)。整體來說氛圍到位,對於台北出生長大的人來說很有親切感;查案的過程也還可以,前面幾章撐過後讀起來也算通順。
最在意的一點是,這些腳色在講話的時候都好不像正常人;倒不是說每個人都要直白口語,但是造作地讓人有點出戲。可以看出每個人的講話習慣有設定,有特定的速度、斷句和習慣用語,但有時候好幾個人交錯對話的時候還是要很專心地數現在是誰在說話—這點讓我一看到對話又出現的時候就覺得頭很痛。
另外讓人閱讀困難的是,描述人物和案情,或腳色對話的時候常常把句子切得很短,用語也年輕現代一點;但一提到主角迴盪在兩界中的時候,整個基調完全變了!或許是作者特意這樣處理,如果是這樣也有其意義,但在讀的時候就像在通勤的時候一直要交換油門和剎車一樣,真的是讓人一股氣要上來!
但後面幾本還是會接著買啦~